做人应以和为贵

文丨吴刚身边冬天迟钝,心中群山奔涌。今年的北国岛城真是个暖冬,十二月了气温还维持在十几度,阳光暖暖的,让人心生欢喜!更让人高兴的是自己的脑洞大开,不怎么甘心虚度光阴的我,从月初开始,谈“和”、话“和”、说“和”、论“和”,直至今日还意犹未尽,乘着兴致,忙里偷闲,打开电脑,按下鼠标键,开动脑筋思考,着手写篇“和为贵”的文章,也算是不负年华。经过谋篇布局,冥思苦想,写成文章成为作品时,感觉好不痛快,这也许是舞文弄墨的一点乐趣吧,悠哉乐哉!——题记“和为贵”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它强调的是和谐与平衡的价值。“和为贵”出自《论语·学而》,意指在礼的应用中,和谐是最宝贵的。它强调的是通过礼来调节人际关系,以达到和谐的状态。在这一理念中主张“和而不同”,即在承认差异的基础上追求和谐,而不是取消差异求统一。在现代社会中,“和为贵”的理念提醒我们要以和谐为处事原则,尊重他人、包容差异,从而化解矛盾、促进和谐。它强调了个人修养的重要性,一个内心平和、宽容大度的人,往往能够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和为贵”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宝贵财富,也是现代社会追求和谐与发展的重要原则。它提醒我们在追求个人发展的同时,也要关注社会的和谐稳定,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喜欢看书学习的人都知道,儒家有句很著名的名言叫做“和为贵”。兵家有个很著名的理论叫做“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治家者有一条成功的经验叫做:“家和万事兴。”经商者有个人人必须遵守的信条:“和气生财。“以和为贵”也是治国者的方略,因为它蕴含和平、太平、平安之意。治国者都讲究和平和希望国内太平,永无纷争,国家之间和平发展,没有战争也是国际国内人民的愿望。中国人尤其热爱和平,不爱挑起战争,因为中华民族是理性的民族。“和”体现着平衡与协调,是社会稳定的基石。它强调不同群体、不同利益之间的和谐共生,对于国家的和谐发展至关重要。而“和为贵”也是中国在国际交往中的重要准则,我国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就是通过对话与合作解决全球性问题,以此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由此可见,谋“和”是人生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古往今来,“和”是贤者仁人所追求的境界。在我们周围可以找到许多以和为贵的凡人,在历史上,谋“和”,求宽容、大度的例子更是屡见不鲜。罗威饲犊:汉代,罗威面对邻居小牛犊频繁破坏庄稼的问题,没有采取激烈措施,而是通过每天为小牛犊提供青草,最终使邻居意识到错误并改正,体现了通过理解和宽容解决问题的典范。六尺巷的故事:清代康熙年间,大学士张英与邻居吴姓因宅基地纠纷引起县官难以裁决。张英通过写诗的方式,劝解邻居让步,最终形成了著名的六尺巷,展示了宽容和礼让的重要性。司马徽让猪:东汉时期,司马徽面对邻居误认其家猪的情况,选择宽容处理,最终赢得了邻居的尊重和感激,体现了高尚的品德和宽容的态度。杨翥卖驴:明朝礼部尚书杨翥为了不干扰邻居的孩子,主动卖掉了自己的驴子,避免了不必要的冲突,展示了个人牺牲和邻里和谐的美德。于令仪不责盗:曹州人于令仪在发现家中被偷后,没有追究小偷的责任,反而给予帮助,最终促使小偷改过自新,体现了仁慈和宽容的力量。将相和:战国时期,赵国的蔺相如和廉颇因国家利益和性格差异产生冲突,蔺相如以大局为重,最终感动了廉颇,两人携手合作,共同为国家的繁荣贡献力量,展示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从这一则则故事中,不仅给我们展示了“和为贵”的核心价值观,也为我们提供了处理人际关系和社会矛盾的宝贵经验。古代文人雅客对于和谐的见解各有不同,但都体现了他们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理解。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著名诗人、文学家、辞赋家和隐士,他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和谐生活的向往。在《饮酒》诗中,他写道:“一箪食,一壶酒,在陋室”,表达了人与自然之间最理想的和谐状态。此外,他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更是对和谐生活的生动描绘。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是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发明家。不仅在政治和军事上有所成就,他对于个人和谐的见解也值得称道。诸葛亮说过:“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至远。”这句话表达了他对于淡泊名利和内心平静的重视,认为这是达到人生更高境界的必要条件。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以及历史治水名人苏轼以其宽广的胸怀和深邃的思考,对和谐有着自己的见解。在《水调歌头》中,他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同时发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这既体现了他对亲情的重视,也展示了他对社会和谐的期盼。文人墨客通过他们的作品和言行,传达了对和谐的不同理解和追求,他们的思想和作品至今仍然对人们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一切无不在昭示人们“以和为贵”,不要以邻为壑,它能平息仇恨的怒火,使死对头之间不再冤冤相报,化干戈为玉帛,相逢一笑泯恩仇,握手言和。做人应以和为贵,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和为贵强调通过和气的态度和行为来维持人际关系和社会的和谐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睦、和顺。它的重要性在于尊重差异和维持平衡,这不仅有助于解决矛盾,还能促进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正如《易经》所言,“随,刚来而下柔,动而说”,表明通过和气可以带来顺从和喜悦,从而促进个人与社会的顺利发展。在人际关系中,“和为贵”意味着以和善的态度对待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包容他人的观点和选择,从而减少矛盾与冲突,营造出温馨和谐的氛围,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尊重他人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基础。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观点、想法、信仰、价值观等,不要轻易否定或嘲笑他人。理解他人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关键。我们应该尝试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包容他人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必要条件。我们应该包容他人的缺点和不足,不要过于苛求完美。在工作中,只要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合作,就可以解决分歧,加深同事之间的了解和信任,从而提升团队凝聚力和工作效率。尊重差异,包容多元。在职场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背景和观念。尊重这种差异,包容不同的声音和想法,学会倾听和理解,可以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信任。积极沟通,避免误解。沟通是化解职场矛盾、促进和谐的关键。当遇到分歧或冲突时,应主动寻求沟通,以开放的心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同时也要耐心倾听对方的意见,通过有效的沟通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勇于退让,彰显大度。在职场中,难免会遇到需要妥协和退让的时候。适当的退让不仅不会损害个人尊严,反而能够彰显自己的大度和智慧,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在复杂的社会当中,少不了与人接触相处,要多些和气少些戾气,以和为贵自在随心。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压力和挑战,容易产生负面情绪,从而滋生戾气。这时候,我们需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调整心态。“愤怒以愚蠢开始,以后悔告终。”毕达哥拉斯的这句名言提醒我们,不要被一时的愤怒冲昏头脑,做出让自己后悔的事情。戾气会破坏人际关系,导致朋友远离、亲人之间产生隔阂,增加冲突和矛盾。如果戾气弥漫,人们之间缺乏信任和理解,容易引发各种矛盾和冲突,甚至可能导致暴力事件的发生。长期处于戾气状态会对个人的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增加患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的风险,以及导致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减少戾气首先需要我们认识到自己存在戾气问题,意识到戾气对自己和他人带来的负面影响。了解导致戾气情绪爆发的触发因素,可能是压力、不满意、挫折等。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采用冷静的方式应对激怒的情况,比如深呼吸、计数等方法来平复内心。学会倾听他人,并尊重他人的感受和观点,同时能够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避免攻击性沟通。尝试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他人的感受和立场,增加同理心,避免冲动地作出评判。设定减少戾气的目标,坚持自我反省和改进,以渐进的方式逐步改善自己的戾气。学会宽容他人的缺点和错误,认识到每个人都有不完美的地方。理解自己也不是完美的,包容自己的过错。如果戾气问题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可以考虑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接受更深入的指导和治疗。积极沟通,化解矛盾,减少冲突,注意尊重对方,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遇到挫折和困难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正视自己,改进和提升自己,而不是嫉妒或不满他人的生活。不做无谓的比较,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节奏和挑战。尝试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而不是抱怨环境。用耐心化解戾气,明白有些事情需要时间来等待和解决。通过学习、阅读、运动等方式提升自我,增强情绪管理能力。与亲朋好友建立良好的关系,互相支持,共同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努力营造一个积极、支持性的生活环境,减少戾气产生的土壤。《论语·学而》中有言:“礼之用,和为贵。”礼的作用,贵在能够和顺。按照礼来处理一切事情,就会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能够恰到好处,彼此融洽。用和气的态度与人交往,让对方感到舒服,这是一个人极好的修养。“和为贵”的思想不仅适用于人际关.系,也适用于社会环境。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可以促进人们的幸福感和归属感,提高社会的稳定性和发展水平。在平时学习、工作、生活中,只要我们学会高情商与人沟通,善于用心倾听他人的心声,懂得换位思考,就可以建立和谐的社会环境,共同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高情商与人沟通。在人际交往中,采用高情商的沟通方式,使用温和、友善的言辞,避免攻击性、侮辱性的语言。当我们想要表达不同意见时,可以采用“我理解你的观点,但我有一些不同的想法……”这样的句式,先肯定对方的部分看法,再委婉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学会倾听。善于用心倾听他人的心声,不急于打断或评判。当对方在倾诉时,我们给予专注的眼神、点头示意、适当的回应,让对方感受到我们的关注和尊重。通过倾听,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对方的立场和需求,从而为有效的沟通打下基础。懂得换位思考。在交流中,我们要尝试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理解他们的感受和动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感同身受,避免主观臆断和偏见,从而建立起更加深厚的信任和理解。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努力,就可以实现人生的“和为贵”,并能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个人生活。☆ 作者简介:吴刚,曾用名吴绪承,湖北监利人,研究生学历,自由撰稿人。闲暇时喜欢读书写字,舞文弄墨。常行走于文字间,掬一捧清泉,撷一朵浪花,品一壶茗茶,捧一卷好书。享受生活之淡美,感悟人生之真谛。用书的馨香来滋养孤寂的灵魂。喜欢写一些通讯,散文,诗歌,随感。数十年来,有3000余篇作品散见于军内外报刊杂志、广播电台及微信公众平台。其中有百余篇获军内外新闻奖、优秀征文奖。著有《海天壮歌》等多部文集。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编辑:易书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科技
英雄无敌 4:未竟的巅峰,可读的传奇
下一篇:山东省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以赛提能促就业 培养更多“大先生”